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致力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
发布人:长三角联盟  发布时间:2015-09-06   浏览次数:12

常州工学院

  

常州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常州。自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现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点鲜明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目前,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和2个直属教学部,开设47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5万人。学校现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高校、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高校、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江苏省协同创新计划立项建设高校,拥有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5个、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4个、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类)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2个、常州市重点实验室8个、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常州市工程技术中心10个等。近年来,学校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战略目标,主动服务于江苏“两个率先”和常州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践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卓越应用型本科人才。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学校通过教学思想大讨论、专家讲座、专题研讨、教研活动、创新创业成果展、创新创业优秀学生(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全校师生更新创新创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顺应时代要求提出的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举措;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需求;创新创业离我们并不远,创新创业没有那么难,创新创业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和实践来获得。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作为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从更新理念、健全机构、完善体系、加强指导、搭建平台、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校长任主任、主管副校长任副主任,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全面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划设计与统筹协调。校级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通过几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形成了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团委和各二级学院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学校在2011年就制定并颁布了《常州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使学生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

三、完善制度,纳入体系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国家、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学校出台了《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学生在修业期间必须至少取得2个创新学分方可毕业。创新学分可以通过选修创新创业类课程或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创业实践活动等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得。

学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师生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逐年增加校级立项资助项目数量,鼓励二级学院筹措资金支持学生开展实践创新训练,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中来,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确保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能参与一项有质量、有内容的实践创新项目。

学校颁布了《常州工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使学科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激励全校师生创造条件、认真准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让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得到充分展示。目前,学校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对学科竞赛进行资助,“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程序设计竞赛、英语竞赛等层次高、影响大、涉及面广的学科竞赛项目均属于重点资助项目。

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师生可以申请教学奖励,指导教师还可以获得教学研究分数,在聘期考核中教学研究分值与科研分值等效。通过制度建设与实施推动,学校目前已形成了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为创新平台、以科技产业园和意工厂为创业依托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进培养方案、进课表,有大纲、有教材,有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等。

四、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2003年,学校成立了处级建制的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挂靠教务处,配备专兼职指导教师,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创新创业训练。近年来的主要举措有:(1)拓展了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以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示范中心、校企共建工程中心及各二级教学单位的中心实验室为分中心,建立了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2)依托学校的科技产业园、常州市创意产业园、常州市软件园等创建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条件和资金支持。(3)通过大力发展学生科技社团、举办科技节等方式,为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阵地,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4)通过培养、引进和选聘富有创新创业成功经验的校内外教师、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家、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建立了一支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在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建立的工程训练中心,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立的常工建筑设计研究所、常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所,依托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建立的常工富藤科技有限公司、常州蓝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艺术与设计学院建立的意工厂创意产业有限公司,依托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建立的大地测距科技有限公司、常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校属常州工学院科技产业园等产学研实体,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素质的提高提供了非常独特的环境,在创新创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将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大力提倡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精神,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学校每两年举办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让学生有机会以展板介绍、模型展示、光盘陈列、视频播放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代表性的创新创业成果,给予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并取得成果的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所思、所想、所获成果的机会,让全校学生有机会零距离去亲身感受创新创业的存在,让学生知道原来创新创业离自己并不远。

学校定期邀请杰出校友介绍创新创业经验,让优秀毕业生来学校现身说法,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例如,在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遴选工作中,我校推荐的“E—FAM/易家 手机生活馆”、“常州暨阳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常州米勒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三个项目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每个项目获得了10万元资助经费。借此机会,学校组织邀请了上述三位省级优秀创业项目的负责人回校介绍了创新创业经验。2010届毕业生陆兴庚、2011届毕业生华振荣和2010届毕业生申菲菲结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向学弟学妹们介绍了自己创业构想的缘起、创新创业的经历和企业发展现状,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再如,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的我校2001届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毕业生刘莉萍,现任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6月份,作为杰出校友受邀回母校参加“2015年校友创业就业报告会”,她从自己参与几百个项目的技术改造、带头研发并申请1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项)、起草编制2项纺织机械行业标准、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项的亲身经历出发,现身说法地告诉大家,创新创业的过程虽然确实艰辛,但与获得创新创业成果的快乐相比,那真的不算什么事。

五、屡获佳绩,成效渐显

近年来,我校学生获得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成果,现举例如下:

全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机器人技术大赛。我校3D仿真机器人足球队自成立以来,已累计获得土耳其世界杯亚军1项、伊朗公开赛季军1项、全国亚军2项、全国季军4项。同时,该团队成员还完成省级以上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3项、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

2014年,在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围绕大赛主题“幻梦课堂”,开展面向未来的“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多功能卷轴白板),江苏省一等奖1项(多功能讲台)、二等奖4项(魔方复原机器人、一种应用微电流检测技术的数字化机外对刀仪、齿轮中心距可分性验证仪、全机械手动式病人转运车)、三等奖2项(滚动式白板、利用钟表传动机构可连续摆动的婴儿床)。

在2014年12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由我校傅睿和陈建平老师指导,09级建筑学专业学生刘明开、万唯倩组成的参赛团队提供的作品“基于CSI体系的住宅综合体研究”,获得江苏赛区特等奖、全国“数字化建筑设计大赛”特等奖。

2012年12月,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项目)交流会上,我校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南山禅寺景观规划设计”、物联网和云计算机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基于新型传感器的太阳能跟踪系统”、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成果“压缩式垃圾桶”3个项目被专家推荐为“最具潜力”候选项目,现代服务业创业项目“‘易采购’门户网站”与企业现场签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