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个核心 建立二个平台 注重三个环节 坚持四个结合 取得五个效果
发布人:长三角联盟  发布时间:2015-09-07   浏览次数:18

安徽科技学院

  

   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近日安徽科技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提出了以培养“基础知识厚、知识结构优、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着力探索以创新理论引领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制度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以实践平台支撑创新创业教育,以整合资源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实施大赛化运作、系统化培训、项目化资助、基地化支持、多元化投入等方式,全力开创安徽科技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通过系统化课程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紧紧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贯穿人才培养整个过程,全面提升安徽科技学院的创新能力……。

    多年来安徽科技学院始终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安徽科技学院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个核心、三个贴近、四个平台、五个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一个理念:创新是灵魂、素质是核心,专业是基础、教师是主导、实践是本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与创新都立足于“创”,“创”是共同点,是前提。

  

“创”的目的是出新立业。创新能不能适应时势变化,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常变常新。创新与创业如同“鱼”与“水”的关系,水如果没有人去经营、保护,鱼能活?创业首先要立足于创新,创新必须与专业相结合,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立足于专业教育基础的创新,再将创新的成果进行商业转化,创业才能有成效、有层次,否则没水的、或污染的水,鱼是存活不了的。就象今天一些大学生脱离本专业去创业,显现的是层次低、存活不长久。

三个环节:教学、实践、研究

   教学:以面向所有在校学生为教育主体,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2010年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并贯穿整个大学四年,2015年对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紧密联系,从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入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设由创新创业基础课程(3门)、创新创业核心实训课(3门)组成,其中核心实训课必须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将创新创业基本技能与专业创新有机结合。

加强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是强化创业知识传授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面向全体二年级学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重点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思维和合理、有序的创业知识结构。重视师资培训,15名教师取得创业模拟实训师、SYB讲师、KAB讲师资格;编写教材,研发课件。出版了《大学生创业指导教程》(安徽省高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大学生创新教育》等著作,开发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教学课件。

在全校二年级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同时,又引进KAB、创业模拟实训课程,截止到2015年6月底,在涵盖全校13学院58个专业中,对810名进行KAB培训,3150位同学进行了创业模拟公司实训。

点击查看原图

实践:以应用型示范校建设为契机,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1、实践基地

一是搭建校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冠名班”培养模式,学校与相关企业联合在校内开办“隆平班”、“德力班”等18个特色冠名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实习实训,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创业,合作就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学校在有关企业建立53个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

二是搭建校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学校与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等地方政府或有关单位,采用产学结合、学研结合和产学研结合途径,搭建校地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训;

三是搭建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学校先后投入2656万元,创建总面积24340专业示范实习实训基地7个,全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每年接纳创新创业实训学生1万多人次。

  2、创业孵化

    在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学校结合学科专业,遴选和扶持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首批投资50万元专门用于大学生创业园的规划建设。2011年9月,创业园正式开园运营,金禾工作室等10支创业团队进驻园区开展创业实践,学校还为他们提供了20万元的专项启动资金。创业园2012年获批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5年又建立占地总面积360㎡、可供16个创业团队同时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园。按照“仿真化实践、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运作方式,实施“租赁创业、自主创业、联合创业”经营,建立创业园

入驻条件、运作流程及退出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动态管理过程中末位淘汰制,并对园区内创业项目进行跟踪监管。截止到2015年7月的有五批入驻创业园,合计72个创业团队,此举旨在重点引导大学生善于发现实际问题并能够掌握善于灵活运用各类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创业实战技能。

(3)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以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以各类比赛为契机,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高质量的“创业报告”和“成功校友创业报告会”等活动,借专家、教授、企业

点击查看原图

 

家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及成功的创业历程,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冲动,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2012年12月26日下午,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创业比赛亚军活动者、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创业导师窦大海先生来到我校宣讲创业实践经历,并与我校学生交流互动。

 

点击查看原图

研究:依托“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省级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通过理论研究指导创新创业教育。

紧跟学术前沿,推进创新创业研究,2011年,学校申报了“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省级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标志着我校人文社科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了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方面的新突破。研究中心立足于现有的研究基础,着重于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文化建设、创业能力培养三个方向,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交流,积极推进我校创业教育教学、提高科研水平和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二个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一)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

一是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的创业教育管理平台。学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工作列为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专门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均成立相应的二级组织机构;二是建立与创业教育机制相结合的制度平台,着力加强创业教育制度建设;三是建立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平台。单独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并与专业相结合,规定9个学分,将创业教育融入大学四年的整个专业教学中。

(二)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略)

   四个结合:与教学实践结合,与专业实践结合,与科研实践结合,与校园文化结合

(一)与教学实践结合

学校先后拿出5000多万元创建校内20余个、校外152个教学实践基地,并对原有的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改建、扩建和充实,保证校内外基地都能具备企业实景、科技示范和创业教育等功能。

(二)与专业实践结合

一是结合专业,较早在安徽高校推行“村科技副主任和企业经理助理”挂职锻炼制度,连续11年选派400余名有创业意愿的高年级在校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挂职村科技副主任和企业经理助理,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亲身体验创业经历。二是结合专业,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增加创新创业素质内容,建立学生创新创业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是结合专业,制定《关于大学生创新学分的暂行规定》,设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分,对获得校级以上奖励、发表学术论文和在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认定相应的创新学分,准予免修相同学分的选修课。

(三)与科研实践结合

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连续9年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计划,从2009年起共有1456名学生参加352项创新创业课题研究,在校学生发表学术论文622篇,荣获59项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获批专利17项,近五年,共有60支团队、2.5万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类产学研创新创业活动,参与活动人数占全部在校学生的40%左右。

(四)与校园文化结合

学校长期开展“六个一”创业文化工程建设,即一个论坛(创新创业论坛)、一个研讨会(创业教育研讨会)、一个比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一个网站(大学生创业网)、一个刊物(《创业教育研究》刊物)和一个展览(大学生成功案例展览),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并通过编印《创业骄子》选树创业典型,在学生中广泛宣传。

五、取得五个效果:学校亮点多,创业典型多,社会关注多,研究成果多,带动就业多

(一)学校亮点多

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业教育相关荣誉称号。一是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5个,分别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团中央KAB创业俱乐部及创业教育基地;二是获得省级荣誉称号4个,分别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安徽省创业教育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安徽省首届大学生创业论坛承办单位。

(二)创业典型多

一是培养了一个全国自主创业典型。2007届毕业生苗娟带着户口在凤阳县小岗村自主创业,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接见,是全国自主创业典型;二是培养了一个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2006届毕业生杨俊森回家乡自主创业,带领村民科技致富,受到时任国家副主席、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接见,是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三是培养了一个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08届毕业生尹纯尧在蚌埠创办大学生创业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是带动了一批毕业生立足基层扎实创业,近20%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或协同创业,大批“鸡馆”、“猪馆”、“菜馆”和“村官”的涌现,展示了学校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创业实践活动;五是带动了一批在校学生积极创业。目前。在校学生近2000人参加各类创业实践活动,100余人创业获得初步成功,其成功率占在校创业大学生的近5%。

  

表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的创业典型(部分)

序号

创业典型

主要事迹

1

苗  娟

2007届毕业生苗娟带着户口去凤阳县小岗村,通过种植双孢蘑菇实现创业成功;被评为全国自主创业典型;2008年9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凤阳小岗亲切接见了她。

2

杨俊森

2006届毕业生杨俊森放弃大城市优厚的待遇主动回家乡创业,通过成立枇杷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村民走上科技致富道路;被评为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2008年12月22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他。

3

尹纯尧

2008届毕业生尹纯尧在蚌埠创办大学生创业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团中央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4

李晓军

2006届毕业生李晓军在杭州创办艺福茶业有限公司,2012年实现销售额近一个亿,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销售额突破6个亿;“艺福堂”品牌茶叶高居淘宝品牌茶叶类热卖榜第一,并以改革开放30年商业模式的典型案例走进中央电视台。

5

葛文灿

2006届毕业生葛文灿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回乡担任村主任助理,2008年创办顺民养殖有限公司;公司先后成为“凤台县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凤台县‘双培双带’基地”;2010年评为“安徽省生猪标准规模养殖场(小区)”,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好猪馆”

6

吴  炜

2006年届毕业生吴炜租赁凤阳县总铺镇鹿塘村的一个废旧鸡场自主创业;2007年,就实现销售收入百万元、利润近12万元,近年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销售收入成倍增长,并带动周边一批农户养鸡,成为远近闻名的“鸡馆”,受到团省委的表彰。

  

(三)社会关注多

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关注学校创业教育。胡锦涛、习近平和曾庆红等领导同志先后接见学校创业学生或专门批示支持学校学生创业行为;二是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教育厅持续关注学校创业教育。郭金龙、王金山、张宝顺和程艺等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时任或现任领导,先后看望学校创业学生或专门针对学校学生创业作出批示,充分肯定学校创业教育的特色做法;三是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持续关注学校创业教育。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安徽日报》等国内主要媒体先后150余次报道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社会称学校的创业教育为“安科现象”;四是学生家长持续关注学校创业教育。很多学生家长从不支持到理解到大力支持直至直接参与,创业学生成功的背后是一大批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四)研究成果多

一是学生方面。近四年,在校大学生共参加352项创新创业课题研究,发表研究论文622篇,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59项,获得包括“挑战杯”等各类创业大赛奖项100余次,获批专利17项;二是教师方面。学校教师共在创业教育相关杂志发表学术文章 2229 篇,主持省级以上创业教育相关课题 457项,获批2个省级创新实验区,从2011年起,连续在《光明日报》发表《创业教育“需数字”说话吗?》、《聊聊大学生就业那些事》、《创业教育的四个关系》、《安徽科技学院三元机制推进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六个关键词》等5篇研究文章,其中《创业教育“需数字”说话吗”》被光明日报评价为“大处着眼、实践落笔”的优秀作品;三是学校方面。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2011年5月获批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决定在2013年5月举办全国高校创业教育未来发展研讨会,已建立一支由8名校外专家、44名校内研究人员组成的学术型研究队伍,创办《创业教育研究》刊物,已出刊8期,刊发文字40余万字。

(五)带动就业多

一是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学校学生在社会创业,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工作,还因为创业成功又带动了一部分校友就业,许多校友创办的企业连续多年从学校要人,人数大都在两位数或两位数以上;二是促进了就业与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2007年年末就业率为94.7%,2008年攀升为96.4%。近几年,学校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新的就业率核定办法,学校初次就业率依旧稳定在90%以上,位居省属同类高校前列。

六、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思考

(一)存在问题

1、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有待加强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直到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系统、成熟、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学理论。教师讲课缺乏创业理论的深度,不能为学生未来的创业活动提供具有科学意义的理论指导。

2、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还有待探索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创业教育对专业教育的渗透很难。创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创新思想,形成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目前在专业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内容的管理机制,使得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方法上仍然缺乏创新性和开拓性。

(二)对策

 1、进一步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建立与健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规范校内兼职教师的聘任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办法,选派部分有创业教育潜质的教师出去学习培训,并加大校外兼职教师的选配力度,特别是要把创业教育名师、企业界人士和创业优秀的校友,选聘为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真正建立一支立德树人、专兼结合、稳定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2、进一步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着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每一个环节,努力促成全校范围的支持面,努力扩大教职员工的知晓面,努力拓展广大学生的参与面;二是增加科研专题讲座、创业经验交流研讨、学科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开展次数,面向全校每一个学生,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三是继续通过校园文化工程建设,增加创新和创业元素,积极浓厚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真正营造一种人人、事事、时时都有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3、进一步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社会阵地建设

一是针对大学生在社会上创业、学校力量支持有限的实际,积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界和金融部门的联系,实现学校创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二是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开放式、实践式”特点,加之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化介入程度高,创业融资、创业环境和创业风险都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提请政府和有关部门继续出台一些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配套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真正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朝着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有作为的方向发展。

4、进一步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制度,尝试在校校、校地和校企之间实行教师互聘,实现有限优质创新创业师资及社会资源共享,建立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二是借助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讲学、访问、国际学术和科研合作,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创新创业开展较好地一些国家访问和学习,不断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真正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